学术交流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方向 > 学术交流

0-2岁儿童的游戏选择

发布时间:2025/5/6 18:20:10

浏览次数:221次

字号:

 

儿童游戏是指儿童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运动和心智运动,反应并探索周围世界的活动。那么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游戏呢?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选择:

第一:大肢体运动能力,在不同发展时期根据儿童身体的发展情况来看:3-4个月是婴儿翻身能力发展的关键期;②7-8个月是婴儿爬行的关键期匍匐爬到手膝爬,自己坐着玩10-11个月是婴儿独立站立能力发展关键期;④11-12个月婴儿独立行走能力关键期,独立站立,手足爬行,可从卧位站起来;13-15个月会独立行走,弯腰捡东西,拉着一只手上楼梯;⑥16-18个月喜欢爬高,僵硬跑,推拉玩具前进,转弯和躲避障碍物;19-21个月能扶着栏杆上楼,会踢皮球,跑的能力较好;⑧21-24个月能扶着栏杆下楼,独脚站立瞬间,双足双跳。例如:跨越障碍物投篮,走积木,跨绳子,学习乌龟攀爬等。

第二:精细动作能力:5-6个月婴儿双手协作能力产生发展关键期;7-8个月注重单手抓住多物能力发展;11-12个月注重放物入小孔能力发展;12-13个月注重双手控制物品能力发展;13-15个月能搭两块积木,自发乱画画;⑥16-18个月注重垒叠平衡能力发展;19-21个月用积木排火车,盖瓶盖但盖不严;⑧21-24个月用手指握笔,模仿画直线和圆,一页一页翻书。例如:拧瓶盖,串珠,系鞋带,涂色,用颜料画画等。

所以结合儿童心理生理特点来看0-1岁婴儿心理现象主要伴随感官与运动的发展而产生,主要表现有孩子喜欢用嘴去探索,抓什么都往嘴里放动作也不断地发展,从躺坐、爬、到直立、行走,主要注重孩子身体运动和四肢协调性的发展,这时候要多让孩子去爬;1岁半到3岁,开始具有表象思维,喜欢色彩丰富的图画等,可独立行走,喜欢画画,比较善于模仿。

那么在实践过程中的亲子班游戏分类大体分为四类:亲子游戏、幼儿独立完成游戏、同伴合作游戏、听声模仿游戏。

第一种方式亲子游戏:亲子游戏意义主要在于有利于认知能力的发展,体验初步交往的关系,联结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系,有助于社会性的发展。(注意:家长和孩子是平等的做游戏,家长是游戏的参与者,不能指手画脚,要引导帮助。) 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寻求父母的帮助“帮帮我,来,拉拉手,一起”。比如游戏:身体变变变,互相拍手拍腿,你的眼睛在哪里,打电话,学会“飞”等。

第二种方式是孩子独立游戏:独立游戏的意义主要在于培养独立的能力,遵守游戏规则,了解游戏的流程,锻炼初步记忆能力的发展,锻炼身体平衡能力以及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比如游戏:给小伙伴送礼物,大球小球过山洞,图形宝宝配对,学习小动物走路等。

第三种方式是同伴合作游戏:同伴合作游戏的意义在于锻炼协作能力,有助于儿童形成积极的情感,培养认知能力的发展,初步学习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方式。比如游戏:两只小螃蟹运球,我是大老虎,帮你走小桥,分享饼干,扔球,推汽车等。

第四种是听声模仿游戏:听声模仿游戏的意义在于有助于听觉的记忆,听觉概念的建立以及对声音的大小、长短、节奏的感知。比如游戏:敲敲小鼓,绳子音乐,走走停停等。

游戏对于健听儿童和听障儿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游戏中蕴含了很多语言,孩子们可以扮演各种角色,可以去动手操作,也可融入体育和音乐游戏使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是一项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要求、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