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四肢健全,小脸同样天真可爱,眼睛甚至更加明亮。然而,他们不聋,却对声响充耳不闻;他们不盲,却对周围人与物视而不见;他们不哑,却不知该如何开口说话。他们有一个美丽的称呼“星星的孩子”,他们就是自闭症儿童,也叫孤独症。
第一次了解孤独症,还是在电影《海洋天堂》中,电影温情细腻,却也展现了孤独症孩子的脆弱与无力和一个家庭的茫然与无奈。在我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的一名特教老师后,更加接近了他们的真实生活,也对他们的了解更加深刻,他们不是那么遥不可及,他们就在我们身边,他们浪漫的称呼背后,是孤独症儿童语言发育迟缓,认知交往障碍,兴趣单一以及行为方式刻板的残酷现实。
我们班有一个孩子,狂奔就是他的常态,而他的家长永远都在后面奋力追赶,一次在他不受控的到处“破坏”后,家长实在没忍住打了他,事后偷偷地抹眼泪,其他家长看到了也哭了,他们心中藏了太多的无助与委屈。是啊,孤独症儿童的父母,是一群更孤独的人,他们为今天的生计操劳,更为不可预知的明天忧心忡忡。顿时,我的眼眶也湿了,但我知道我不能哭,作为一名教师,看待问题时需要更加理性与专业,给予家长们更多地理解与宽慰,作为第三者视觉帮助他们看清事实、树立信心,并指导他们该做什么及怎样做。
还有一个小孩,圆圆的脸蛋圆圆的眼睛,长得特别可爱,但他对外界的任何事物都没有反应,甚至和自己的妈妈也没有眼神交流。通过一学期的康复他不仅可以说话了,还能用他的方式表达他的需求。前不久,他甚至会偷偷地跑到你身边探着小脑袋逗你玩,去上户外课会也主动牵着你的手。对于他的进步,老师和家长都甚为感动。
作为特教工作者,每天看到的不只是孩子的进步,更看到了人心换人心的感动。尤其是当孩子进步了,开口说话了,能表达自己的需求了,看到家长脸上的愁容变成笑容时,那种幸福感和成就感在内心是最真切的,是只有做特教老师才能够感受到的。
实际上,每一个自闭症儿童的情况都有很大差别,因此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课程和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我们弄清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与认知水平,然后根据他们的能力程度为其设置适合其学习的课程。对自闭症孩子的教育除了对自闭症要有较深的了解和认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要有一颗热爱孩子、关心孩子的仁爱之心。“对待孩子一定要有爱心、耐心和细心”,这句话从开学的第一天,就一直深深刻在心上,萦绕脑海。我也将更加重视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用足够的耐心去观察孩子、关注孩子、走进孩子,更好地帮助这些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