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心理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方向 > 康复心理

中国积极开展残疾人心理康复工作

发布时间:2013/12/20 19:04:54

浏览次数:22709次

字号:

   新华社北京5月16日电(记者周方)专门为残疾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中国爱心热线”,于16日第14次“全国助残日”在广东省深圳市开通。从此,残疾人无论遇到什么烦恼,都可以拨打热线,向守候在电话另一端的心理康复工作者倾诉和求助。

  据了解,随着中国残疾人事业的不断发展,残疾人心理康复工作已 经成为各级残疾人组织、医疗机构和大专院校的工作重点。

  所谓“心理康复”就是运用系统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从生物、心理和社会角度对患者的损伤、残疾和残障问题进行心理干预,以提高残疾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关专家指出,心理康复对于帮助残疾人身体功能、克服障碍,以健康的心理状态充分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心理康复学起源于美国,1956年美国心理学会成立了第22个分会——康复心理分会,半个世纪以来,康复心理学引起了日益广泛重视,中国心理康复工作者取得的成果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承认。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康复信息研究所所长邱卓英就是其中一位佼佼者,他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目前还担任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有关残疾人问题的专家。

  在政府、残疾人组织和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心理康复工作正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逐步展开。近年来,一些大中城市的残疾人组织先后开办了残疾人心理康复咨询机构,培训了一批心理康复工作者,为当地的残疾患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据北京市残疾人活动中心的专家介绍,他们在配备心理康复咨询室专业人员方面进行了一项有益的尝试。为了加强患者的“认同感”,咨询室特地聘请了自身也是残疾人的心理康复工作者,结果证明,此举的确有利于患者自信的恢复和建立,从而提高了治疗质量。几年来,北京市心理康复咨询室已经为3000多患者提供了服务。

  中国有6千多万残疾人,约占总人口的5%。研究表明,由于特殊的生理条件,残疾人比正常人更加敏感,更加容易受到心理压力和伤害,因此,从心理上也更加需要得到专业人士的帮助和指导。

  据了解,中国现有的心理康复工作者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各级残联正采取多种措施加快心理康复工作者的培养步伐,西安交通大学、滨州医学院等高等学府也纷纷开设康复心理学专业,为残疾人心理康复事业提供高级专业人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还计划于今年10月召开第五届学术交流会,来自各地的心理康复专家将就残疾人心理康复和护理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