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耳蜗开机初期,很多家长都急于让孩子开口说话,却忽略了培养孩子良好的聆听习惯,其实应该让孩子多听,让孩子习惯用耳蜗去聆听,聆听的同时增强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引导孩子慢慢开口说话,为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察知,是听觉发展阶段的第一步。我们的孩子在做完人工耳蜗开机后,家长在引导宝贝聆听各种声音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观察和培养孩子对声音的察知能力。耳蜗开机后的第一个月是非常关键的,这段时间我们要尽量让孩子聆听多种多样的声音。随着孩子对声音聆听经验的积累,我们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感受声音的存在,并带孩子有意识地聆听声音,这时候孩子听到声音都可能会抬头,睁大眼睛、眨眼,或终止手中的活动或者跟随发音再或者用手指耳朵。一岁以内的宝宝虽然无法配合完成动作,但家长在生活中可以多次大量的观察孩子有没有对声音做出听觉反应。
譬如:我们上文所提到的活动中断,孩子吃奶时听到声音会不会停下来,寻找声源,再或者听到声音时是否会转头寻找声音。当孩子可以对某种声音做出稳定反应时,就可以基本判定孩子能够察知到这种声音。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可以进行记录,孩子对哪些声音有反应、对哪些没有,反应是什么样的,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就可以将孩子的听觉变化过程讲给听力师,帮助孩子进行听力调试。
再比如,敲门声。作为教师或者家长平时生活中我们应该多输入:门、敲门、咚咚咚、宝宝敲一下、咚咚咚、听到了吗?等语言词汇或句子。指指孩子耳朵(聆听手势),嗯,敲门的声音,咚咚咚,(家长可以睁大好奇的眼睛,点头、指耳朵配合着,聆听手势,使孩子更感兴趣。)当孩子自由玩耍时,请其他家人帮忙敲门制造声响,家长则坐在宝宝身边观察宝宝对敲门声的反应。观察孩子对声音的反应具体可以包括:停止手中的玩具,眨眼、微笑、回头看、寻找声源、睁大眼睛,跟随发音或声音停止时终止手中的玩具等等。
讲了这么多,那么孩子究竟需要察知哪些声音呢?
1.乐器声
在耳蜗开机后的听觉训练初期,教师通常都会选择相应主频段的乐器进行训练,因为能够激发孩子对声音的兴趣,我们可以多准备一些这样的声响玩具。比如,低频采用鼓声,中频采用双响简或沙锤声,高频采用三角铁声。
2.自然界的声音。譬如:风声,雨声、打雷声、河流声等等。
3.室内声音。比如电话铃声、闹钟声、门铃声、敲门声、音乐声、洗衣机洗衣服的声音,电视机的声音、做饭时器皿碰撞声、微波炉声、脚步声等等。
4.室外声音。比如交通工具---汽车喇叭声,动物叫声----狗叫声,猫叫声、人发出的声音---语音声,比如说话声、打喷嚏声,咳嗽声、笑声、哭声等。
5.言语声
对言语声的察知,我们通常选择汉语语音中对孩子听力补偿较佳的频率音素比较好,比如/a/、/u/,也可用孩子的名字(叫名字给反应---回头、或举手或答应)或熟悉的词来建立听声反馈,也可以用听声放物的方法来进行训练。具体操作如下:
A、教师或家长和宝宝对坐,把一件孩子喜欢的玩具放在中间,让宝宝拿起玩具放在耳边,做准备听声的动作。宝宝如果不会,我们需要引导他把玩具放在耳边,或示范或者抓着孩子手放到耳边。
B,当声音出现时,孩子一旦做出“听到”的表情(睁大眼睛或微笑或眨眼),我们就要立刻协助他放下玩具,等孩子慢慢理解后再让他自行放玩具(自主练习听放)。 听声放物是察知阶段很单调的训练,我们要运用多种形式增加训练的趣味性,或听声放物玩具选取的多样性或游戏玩法的灵活性与多样性。比如丢球、套圈圈、敲击小球、搭高楼、钓鱼、套杯、小动物排队或将玩具放进容器里、再或者让汽车从斜坡上滑下等这些都可以。以敲击桶为例,刚开始可以让宝宝和爸爸一起玩,妈妈给声音。在给出声音前,可以先让宝宝把小木棍放在耳边,提醒宝宝认真听,听到声音就敲击。这里需要提到特别注意、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听到声音时有意识地注意。
6.林氏六音。
这个家长都不陌生,其中,a、u属于低频音,生活中,一般木质物品发出的都是低频音;m是中频音,塑料物品敲击发出的声音是中频音;sh、s是高频音,i是中高频音,生活中,金属物品发出的都是高频音。
在察知声音的训练阶段,除了要让孩子随时注意声音外,还需要养成持续聆听的习惯。比如用/u/代表火车的汽笛声,当听到/u/时就移动火车,当声音结束时火车就停止(声音的长短训练)。再比如,当孩子听到“洗洗洗”的声音时就开始洗手,直到声音结束为止。同样,当听到“走走走”或“跑跑跑”的声音,就带着孩子做走、跑的动作,声音停止则站在原地不动,再出现“走走走”或“跑跑跑”的指令时继续走或跑。而对于连续语音,在训练前则要教孩子听到声音后给反应的方式,比如拍手、摇头等,当孩子一听到歌曲就开始做动作,歌曲停止就停止动作,歌曲继续播放时,孩子再做动作等等。
以上讲了这么多,对于刚开机的听障宝宝,我们一定要抓住时机第一时间带孩子训练察知声音的能力并且还要帮助孩子建立持续聆听声音的能力,这对孩子接下来康复训练过程中能够注意聆听,听长句子乃至表达的能力奠定了一定坚实的基础。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请相信,只要我们付出过,美好的明天终将在不远的前方等着我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加油!